6月23号上午,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在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闭幕会并讲话。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中非友协副会长、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出席会议并代表发言。
汪洋指出,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全国政协常委会以“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进行协商议政,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实际行动。在协商中,常委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履职尽责,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充分彰显了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和责任担当。
2007年被中国鞋业界评为“中国女鞋教父”;2017年埃塞俄比亚总理府为表彰张华荣为埃塞俄比亚工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授予张华荣“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的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在中国,制造鞋的企业不少,不过华坚集团张华荣显得格外特殊。
张华荣是华坚集团董事长,被誉为“埃塞工业之父”,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视察过该企业。
去年10月24日,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共同推荐宣传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出炉,张华荣名列其中。
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张华荣是鞋业界唯一受邀参会企业家。
显然,这些荣誉和位置不是一个普通企业家能得到的。
为何他能屡屡受到中外国家领导人重视?答案其实有迹可循。
来看一组数据:
华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之一;
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档女鞋品牌中有30家是华坚忠实的客户;
每年约240万双naturalizer、lucky brand、marc fisher等品牌女鞋从埃塞俄比亚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埃塞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35年浮浮沉沉的奋斗史,张华荣用一句话轻轻带过:“我始终很单纯地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做鞋。”
实际上,张华荣和华坚集团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1958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农村的张华荣,和同时代人一样,正处于“大跃进”时期,全国连续三年粮食紧缺,是喝着米汤、吃着野菜长大的。1965年开始上学,不久就碰上“文化大革命”,由于动乱,加上家境贫困,初中没读几天就辍学了。1979年,刚刚20岁出头的张华荣选择了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2813部队守备一团警卫排的战士。
不过,3年的部队生活,不仅让张华荣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还让他吸收汲取了军人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这段经历是他人生中第一笔宝贵的财富。
复员后他做起了工匠和贸易商。“我什么都干。那时没想过要发财,只要不在农村,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张华荣说。
带着“往上走”的朴素愿望,1984年,张华荣背起行囊前往浙江一家鞋厂学艺。短短几个月,聪明好学的他便弄懂了其中的窍门。同年年底,他和家人凑了4000元钱,买了3台缝纫机,请来8位工人,办起了鞋厂,取名“南昌县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厂”。
当时的江西只有国营和集体鞋厂,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个体鞋厂,成为江西首批民营鞋厂中的佼佼者,迅速成长。
邓小平南巡讲话点燃了张华荣心中南下创业的火苗。1996年,历经12年打拼,已完成初步积累的张华荣,带领80名江西老乡南下东莞二次创业,成立了东莞华坚鞋业有限公司,将女鞋oem(俗称代工)制造作为主业。
那时,代工这种生产贸易形式正在“世界工厂”东莞如火如荼地发展,港资、台资乃至内地企业蜂拥而至,希望在oem制鞋中分一杯羹。几年前曾有数据显示,全球每10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东莞。
蛋糕虽大,竞争却残酷。为了打开局面,在行业竞争的夹缝中求得一席之地,张华荣把全部心思用在了如何做好女鞋上,不懈地抓品质、提升管理、优化服务。华坚的规模越来越大,到2006年,10年间解决了16000多人就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张华荣和众多鞋企老总一样,感到了寒风凛冽。
张华荣凭借自己在行业内积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起并成功主办了6届“世界鞋业发展论坛”,聚集业内智慧探讨转型升级之策。同时,他在有“世界鞋业之都”称号的东莞厚街镇投资兴建了“世界鞋业总部基地”,希望打造一个涵盖技术研发、品牌塑造、物流仓储、贸易等产业服务功能的鞋业新平台,探索“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之路。
与此同时,张华荣心里明白,他经营多年的代工制鞋主业已走到了十字路口——成本攀升,招工难,国际订单价格不升反降。他心中酝酿着走出海外、着手产业全球布局的可能。
机缘巧合,2011年9月,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深圳邀请张华荣前去投资。
张华荣第一次踏上非洲大地的场景,看到大量的女性和儿童,他们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初步考察结束后,张华荣认为这里“不具备投资条件”。
但当他向梅莱斯表达对货运时间等问题的担忧时,梅莱斯当即表示:“我们尽国家的力量帮你!”
实际上,当时埃塞俄比亚也有优势:一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成本洼地”,当时一线生产员工的月薪仅为国内的十分之一,又盛产优质牛羊皮革。
深思熟虑后,张华荣决定搏一把。
在张华荣看来,我们就是投石问路。不成功,损失也可以接受;成功,就意味着开辟了一条新路。
2011年10月,华坚集团开始对埃塞俄比亚进行投资建设。
2011年11月,张华荣确定投资建设华坚(埃塞俄比亚)国际鞋城,作为华坚非洲女鞋代工制造基地。次年1月5日,第一双guess品牌女鞋顺利下线。鞋城从开工建设到投产短短3个月,让当地皮革产品出口增长57%,创造了埃塞俄比亚的“华坚速度”。
目前已解决当地8000人就业,累计出口超过1.5亿美金,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出口企业,得到了当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好评,被誉为“中国产能出海的最成功案例”,成为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经贸合作的典范。
2015年4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张华荣在埃塞俄比亚的第二个重大投资项目——“华坚(埃塞俄比亚)国际轻工业城”正式开工建设,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利亚姆到场剪彩。
这个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新项目,以轻工业制造为主,集出口加工、商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计划总投资10亿美元,2020年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该国创汇20亿美元,提供3万至5万个就业机会。
年近60的张华荣,比过去更加频繁地往返于中国和非洲大陆之间。仅2016年前9个月,他就去了11次非洲。张华荣坦言:“工作很辛苦。”但是,他不能不拼尽全力,因为该项目作为“一带一路”中国—非洲国际产能合作的新平台,不仅承担埃塞华坚鞋厂自身扩大生产的任务,也将承接国内纺织服装、鞋帽、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争取将国内面向欧美出口但综合成本高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非洲。
2017年9月1日,埃塞俄比亚政府授予张华荣“埃塞工业之父”的荣誉称号,以此感谢他对该国工业发展的贡献。
现在的华坚国际轻工业城,每天收工后,女工们成群结队回家,她们脸上的笑容让张华荣想起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莞工厂的女工:眼神里都是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我们已聘用当地员工7000余人,其中残疾人员工28人,累计出口1亿美元,成为埃塞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张华荣自豪地说。
在别人退休的年龄,张华荣的又一次创业才刚刚开始,他的激情一如当初创办“青春鞋帽厂”时一样。数月前,张华荣与卢旺达投资发展理事会ceo克莱尔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卢旺达建立工厂。
“中国在去产能,这些富裕的产能,很多都是优质产能,正是非洲国家急需的,可以在非洲大显身手。华坚作为先行企业,将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服务平台。”张华荣说。
去年,张华荣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新华社》在当时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华坚集团旗下已经拥有广东东莞、江西赣州和非洲埃塞俄比亚三大事业群,以及东莞华瑞世界鞋业总部基地等十多家子公司,形成了集研发、贸易、成品加工、皮革制造、鞋业总部基地、工业园于一体的国际化集团公司。
张华荣的最新设想是:“我们计划到2030年在非洲解决10万人就业,同时要实现高效文明的发展,把企业发展和非洲发展联结在一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